学龄儿童(6-12 岁)正处于生长发育、行为习惯养成和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期,科学应对超重肥胖对其身心健康、学业发展及成年后健康具有深远意义。
一、超重和肥胖的判断
(一)体 质 指 数(Body MassIndex,BMI)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,其计算公式为:BMI(kg/m’)=体重(kg)÷身高的平方(m2)。
(二)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依据《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》(WS/T 586-2018)进行判断。
(三)超重:BMI>相应性别、年龄组“超重”界值点且小于“肥胖”界值点者为超重。
肥胖:BMI>相应性别、年龄组“肥胖”界值点者为肥胖。
二、6-17岁儿童BMI筛查超重肥胖界值对照表
年龄以半岁为单位,一律使用实足年龄。实际年龄计算为调查日期减去出生日期。
三、如何预防和控制肥胖
通过合理膳食和充足身体活动来保持学龄儿童体重的适宜增长,预防肥胖的发生。已经肥胖的儿童,要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,调整膳食结构、控制总能量摄入,合理安排三餐。
(一)健康膳食
1.规律进餐:一日三餐,定时定量,合理选择零食,不吃夜宵。
2.每天吃早餐:避免中午因饥饿而食用过多食物。
3.烹调方式:烹调时多用蒸、煮等方式,不用煎和油炸的方式。
4.深色蔬菜:餐餐有蔬菜,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。
5.饮用白水:不喝碳酸饮料、风味饮料等含糖饮料。
6.低/脱脂奶:对于饮奶量较大,或有高血脂、超重及肥胖儿童青少年,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奶代替全脂牛奶。
7.适量摄入: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虾、瘦肉、蛋、大豆及豆制品,其中适当增加鱼类和大豆类食品所占比例。
8.减少摄入:减少高油、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摄入,如糖果、甜点、巧克力、冰激凌、肥肉、黄油、油炸食品、汉堡包、油炸食品、膨化食品等
9.八分饱: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,做到吃饭八分饱。小份多样,可用小号餐具进餐,每餐细嚼慢咽,减慢吃饭速度。
10.粗杂粮:肥胖儿童青少年应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,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。建议每天至少有一餐以全谷物为主食,如午餐或晚餐选择粗杂粮作为主食。
(二)健康行为
1.量体重:养成每日晨起量体重的习惯,建议每周进行一次体重评价。
2.看标签:购买预包装食物时,要看营养标签,尤其是查看能量项目。
3.不偏食挑食:要做到不偏食挑食、不暴饮暴食,细嚼慢咽。进餐结束后立即离开餐桌。
4.有氧运动:每天进行至少 60 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,且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,如快走、骑车、游泳、球类运动等。
5.抗阻运动:每周至少3天进行强化肌肉力量和(或)骨健康的高强度/抗阻运动,如跳绳、跳远、攀爬器械、弹力带运动等。
6.静态行为:要减少静态行为,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个小时,学龄儿童每天视屏时间不超过2小时,越少越好。
7.循序渐进: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,在运动处方师等专业人员的安全评估和指导下,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制订运动方案。
(三)家校社协同
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控需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。家长应提高营养健康素养,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,培养科学饮食习惯;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特点设置营养教育课程,开足、上好体育课等;鼓励社区通过讲座、入户示范、壁报等宣传肥胖防控知识,配备充足、适宜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场所,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提供支持性环境;鼓励食品运动设备生产企业研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的产品,减少高油、高盐、高糖食品的生产等,营造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社会环境。